统筹科技要素 支撑巴中发展-----巴中市落实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思路清晰 目标明确
发布时间:2009-05-25 10:42:51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为认真落实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启动大会精神,统筹科技要素、缩小城乡“科技鸿沟”,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繁荣区域经济,为推动市委重大发展战略提供科技支撑。巴中市确立了“三要三促进”工作思路
一要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发展。
针对我市无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贫困面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工业化程度低、县域经济实力弱、财政收入低、农村科技有效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加强产、学、研合作,统筹科技要素,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与我市的资源、产业优势紧密结合,加快我市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势在必行。我市将进一步推动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农科院、四川省畜科院、四川省食品院与北牧南江黄羊集团、康翔食品、普瑞制药、沃德公司等37家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构建技术链,支撑延长产业链,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二要强化平台建设,促进科技创新。
一是建立研究开发平台。以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大学为技术支撑,以北牧南江黄羊集团、通江山霸王野生食品有限公司 为依托,筹建四川省南江黄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通江银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着力攻克关键技术,重点培育创新产品,有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二是建立成果转化平台。根据产业布局,采取“龙头企业+大院大所+示范基地+科技大户”的模式,建立南江黄羊健康养殖、通江银耳规范化种植、巴州虎杖规范化种植、平昌生态蚕桑规范化种植四大科技示范基地。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主体、科技支撑”的原则,依托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把使全市农业科技园区建成农村科技创新与转化中心。不断提升园区的科技创新、科技示范和科技带动能力。实施农业科技园区推进工程,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农业,是科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路径。围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链,重点建设5个特色农业科技园区,加强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建设,不断提升园区的科技创新、科技示范和科技带动能力。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要素聚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辐射带动功能,大力推进以企业为龙头、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为配套补充的企业集群发展,使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三是建立澳门博彩在线平台。依托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省澳门博彩在线研究所,建立巴中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和科技文献服务平台,并纳入全省统一的TRS模块集中管理。建立市、县(区)澳门博彩在线中心5个,乡(镇)澳门皇冠线上服务站124个,村社澳门皇冠线上示范点800个,形成市、县(区)、乡(镇)、村、组四级澳门博彩在线服务网络。为给广大农民和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四是建立培训平台。实施农民“双技能”培训工程,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体能型农民工向技能型产业工人转变。 依托星火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等各级各类培训基地,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优质粮油、畜禽、果蔬、茶叶、农村信息化等务农技能培训;开展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风味食品、传统手工业,以及与大中城市产业转移相关的机械、材料、化工、汽车、信息产业等务工技能培训,年培训5万人次。五是建立创新方法培训与推广应用平台。年培训企业管理和技术骨干200人次。
三要完善服务机制,促进科技惠民。
按照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十百千”科技人员服务基层行动的要求,一要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党政机关派、研学单位派、科农双向选的“两派一选”科技特派员选派机制,完善了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派驻乡镇、企业、园区“四位一体”的监管机制,制定派出单位对口扶联、派出单位定向指导、科技特派员按月汇报等制度。全市选派科技特派员1000人,其中从高等院校、科研所院引进选派科技特派员85人。推广新技术8项、新品种30项。 二要建立专家服务基地。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大力实施“借脑借智”工程,建立专家服务基地5个,选派专家60人。引进博(硕)士12人。三要聘请特约科技顾问。针对巴中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聘请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大学、四川省农科院、四川省畜科院、四川食品院专家35人为巴中市特约科技顾问,组织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活动,解决优势特色产业关键技术12个。通过服务机制的建立完善,确保科技惠民落到实处。
巴中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