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巴中市坚持把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创业能力作为推进扶贫开发,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措施。五年来,全市依托科普宣传、培训班、远程教育、科技项目、产业园区等载体,共举办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756场次;培训内容涉及牲畜、家禽、农作物、蔬菜、林果、中药材等10个产业16项种、养殖实用技术;发放技术资料48万份册,培训农民15万人次,培养了一大批农村科技带头人和农村科技致富能手,积极推广应用农村种、养殖实用技术,为全市扶贫开发、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一是以科普宣传活动为载体抓培训。充分利用“三月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五月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展示各类宣传展板,悬挂宣传标语,发放科普宣传资料,让农民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2010年5月13-19日,中央宣传部、科技部、中央统战部、环保部、铁道部、卫生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巴中市共同举办了“振兴老区、服务三农、科技列车巴中行”暨2010年四川省科技活动周开幕式大型科普活动,共组织国、省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77名农业、工业、医疗卫生、天然气化工、旅游等方面专家、学者,深入我市4个县(区)的21个乡镇、24个村组、10家企业、10所学校和4个医院开展科技服务活动81项,其中:举办农业实用技术讲座4场次、农业新技术培训24场次,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民达4万多人次,为我市广大农民播下了科学的种子,传播了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先进实用技术的渴求,推广了先进的科技成果。
二是以办流动培训班为载体抓培训。以市星火科技学校和市科技培训中心为主阵地,以各县(区)职业技术学校、农民实用技术学校为依托,举办各类“流动培训班”,重点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现农民由“体力型”劳动者向“技能型”劳动者转变。2010年10月19—20日,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和美国辉瑞动物保健集团在巴中市平昌县联合举办了全省首个科学养猪技术培训班,对母猪、哺乳小猪的饲养管理,生猪预防和保健进行了培训,并为参训的近100名生猪养殖场业主和养猪大户颁发了科学养猪培训合格证。南江县实施了“万名党员致富能手科技培训计划”,在培训内容上,由专家“主厨”转变为农民“点菜”;在培训方式上,由“课堂教学”转变为“田间传艺”;在培训费用上,由“谁学习谁付费”转变为“农民学艺、政府买单”,共培训32个乡镇7个重点村的7640名党员。
三是以农村远程教育为载体抓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网络手段,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体系。2009年6月25日,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全省首个科技扶贫远程课堂通江教学点在民胜镇周子坪村正式开班,科技部农村中心邀请的专家在北京授课,通过现代远程科技培训网络和卫星电视两种形式同时现场直播,参训农民通过电话将讨论的情况和问题反馈到演播室,专家进行了现场解答。目前,该教学点已集中组织农民专题培训10期,培训农民1600多人次。
四是以农业科技项目为载体抓培训。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把培训与项目实施结合起来,加大农业科技成果向农民的示范推广力度,使其从简单的经验型劳动者转变为知识型、技能型劳动者。五年来,全市依托国家“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平台,实施了国家农转资金《通江银耳资源开发及精深加工产业化》、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优质无公害虎杖规范化种植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国、省科技项目120余项目,培训农民5.6万人次,达到了示范一处,带动一片的辐射效应。
五是以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抓培训。建立一批农业产业科技园区,把园区作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形成“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培训格局。五年来,全市通过通江县民胜—杨柏食用菌种植科技示范园、巴州区恩阳—下巴庙食用菌和中药材种植科技示范园2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南江县石寨-回龙村黄羊健康养殖科技示范园、平昌县创举村食用菌种植科技示范园等7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印发技术资料5万多份,培训农民3.5万人次。
(审核:段勇;编辑:向彦)
![]() ![]() |
|
Copyright @ 版权所有:澳门皇冠线上 蜀ICP备20023911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4 | |
网站管理:澳门皇冠线上 联系电话:(028)86723782 地址:成都市学道街39号 邮编:610016 | |
技术支撑: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 | |
![]()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49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