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外专引智工作位列全省前三
近年来,德阳市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引进用好外专人才,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为全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智力支撑。
一是外专服务政策加速完善。制定出台《德阳市外籍人才服务管理实施办法》,为外籍人才提供工作居留、税收减免、子女入学、劳动合同、生活配套等各类便利服务。印发《德阳市引进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实施办法》,将外籍高层次人才纳入评审范围,3名外籍专家获评并连续3年获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00万的资金支持。2020年走访调研,形成《引进外籍专家工作机制与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题调研报告》,得到时任市委书记批示。2021年《德阳创新建立外籍专家示范站 广揽“洋专家”铸强“创新魂”》作为年度人才工作典型案例上报省委组织部。
二是外专人才引进持续优化。2018年以来,德阳市累计引进外专人才145人,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瑞典、以色列等全球20多个国家,涉及智能制造、材料化工、医疗卫生、农业科技等领域。其中,东方汽轮机公司、上之登新材料公司、民航飞行学院引进的3名外籍专家先后被评为国省高层次人才、德阳科技领军人才,为用人单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注入了强劲动力,取得了经济社会效益。
三是外专引智作用充分发挥。通过实施引智项目,航空制造方面,万航模锻公司首次在国内建立了C919飞机钛合金典型锻件项目全流程控制的民机精益锻件全套技术文件和航空模锻件研制新理念,申请专利8项,发表论文 12 篇,承担科研项目 7项。农业科技方面,华胜公司先后引进新西兰、意大利、智利等外籍专家50余名,猕猴桃花前疏蕾合格率从30%提高到90%;营养导向的捏梢实现从0到3-5轮的操作,申请专利11项,发表论文8篇,制定企业标准2项,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猕猴桃品种向欧盟等14个国家和地区申请国外品种权保护32件,授权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等商业种植示范超过500公顷,收取品种权使用费500余万元。医疗卫生方面,德阳市医院与以色列医疗机构和专家合作,培训省内外医护人员4000余人次,烧伤整形科由两人学科组打造成为拥有独立病区、28名医护人员的全省重点烧伤学科。2021年,德阳市医院等3个单位的引才引智科技成果,入选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典型,亮相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国重点区域高层次外国专家创新成果技术交易展示活动”。
四是外专平台建设不断增强。目前,德阳市建成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引才引智基地4个,实施国省引智项目34个项目经费550余万元。2022年,修订《德阳市外籍专家工作服务站管理办法》,继续给予建站单位一次性补助10万元。全市现有外专站6个,带动吸引外籍专家50余人,促成合作项目20余项,助力企业申请专利10余项。
五是外专来华审批更加高效。2018年以来,德阳市累计办理外籍人才来华工作许可571件,审批办结时限缩短为4个工作日,全程网办率、提前办结率和“好评”主动评价率均达100%。与市公安局联合设立的“并联办理窗口”,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许可证办理“最多跑一次”。对A类外国人才,提供工作许可证全程网上办理、免费邮寄到家、手机短信通知的不见面“线上”快捷服务。外专窗口在2020年市级31个政务服务窗口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排名第一,2020、2022年获市政务服务大厅“十佳服务窗口”,经办人员获市政务服务大厅“十佳服务明星”。
在2023年四川省外国专家工作会议上,德阳市作为市(州)先进代表做经验交流发言。省科技厅通报2020-2023年外专引智工作,德阳市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项目数、引才引智基地入选数均位列全省第二,国(境)外高端人才引进项目立项数、经费获取数均位列全省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