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佳通现代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公司原从事天然气经营。“在我看来,高科技现代农业潜力无穷。”公司负责人李绍军如是说他从搞天然气转到种菜的缘由。公司自从事农业伊始,始终坚持站在高科技、高投入的现代农业起点上。经过近三年的营运,公司无论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还是社会效益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是我市“以工业转型现代农业的典型”。
公司通过引进人才和技术,带来全新的蔬菜种植模式,实现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给种植园区带来了高产,也给农民带来了现代农业理念和技术。达县现代农业示范园是佳通现代农业的一个核心种植园区,该园区核心园建设面积125亩,建有各种蔬菜大棚58座,大棚面积近40000M2,同时建有野菜园10亩。目前达县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园区蔬菜生产面积40余亩,亩产西红柿1.25万公斤,五彩椒0.9万公斤,可日产蔬菜3000余斤;园区辐射面积3.7万亩,可日产蔬菜200万斤;年育苗2000万株以上。
技术是根
达县现代农业示范园能获得高产,得益于园区采取了全新的种植技术。园区与荷兰得德瑞特种子公司、山东寿光绿宇种业有限公司等种子公司合作,获得新特优质种子和最新技术,保证了园区生产走在了现代农业的前沿。通过对100多个国内外蔬菜品种的试种选育,筛选出10余个适合川东北种植的抗性强、品质优、产出高的优良蔬菜新特品种,如荷兰彩椒可进行越冬种植,荷兰石头番茄、白利番茄、一串红73-47番茄,台湾水果番茄,荷兰水果黄瓜、美国西芹、春芽、黑龙江长茄等。
在生产技术上,通过实施《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示范》市级重点科技项目,实现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围绕培育壮苗,推广肥团、基质、营养土、增温、遮阳网育苗和育苗假植、嫁接技术,确保育出优质种苗;栽培上采用人工授粉、宽窄行、合理密植、轮间套作、反季栽培、设施栽培;土地改良以中药材残渣、谷壳、农家肥等增加土壤有机质,补充土壤微量元素和活性菌等方法来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肥料使用主要以有机肥为主,重施基肥,合理追肥,禁用化学肥料;植保上实行综合防治,使用诱杀灯、防虫网、粘虫板等新材料,引进国内外生物农药和先进高效低毒农药;蔬菜换季时实行土壤消杀,高温闷棚。
园区大棚薄膜均引进日本的PO膜,能更好地控制温度湿度。大棚均具备自动卷膜功能,并设有天窗以便空气调节。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和优质材料修建的智能温室,可进行工厂化育苗。育苗棚内具有自动化的喷灌系统、遮阳系统、空气调节系统、增降温系统、补光系统。采用移动式苗床,棚顶及四周均覆盖阳光板以促进增光功能。
人才是本
佳通现代农业种植公司一直对农业人才的引进不遗余力,李绍军三次到山东寿光,“12万元年薪加提成”请来高级农艺师王树军,今年1月,王树军从老家山东寿光“挖”了两位在江苏上班的育苗专家,年薪每人7万元。合作社每周对生产班、组长进行技术培训,培养技术能手骨干。通过聘请国内优秀蔬菜种植专家和自主培训本土技术人员,组成园区技术团队。
外来专家的“贴身”指导,给园区带来了高产,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现代农业理念和技术。以前种丝瓜,必须搭架子,瓜藤顺着架子生长,一般能长到10来米,一亩收上千公斤;现在王树军在大棚内用吊绳把瓜藤吊着,摘了丝瓜就把瓜藤放一截,藤子可长到40多米,亩产能够达到两万多公斤。
为引进人才,公司与市科技局合作,在达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内建立了达州市大学生农业科技创业基地,通过积极引导和鼓励农业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创业园自主创业,使大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成。一方面通过创业促发展,实现创业带就业,推进我市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为园区科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促进农业产业的技术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创新是魂
达县现代农业示范园秉承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理念,采取“合作社+基地(示范园)+农户(小业主)+物流”这种新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就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地方经济。通过土地流转,当地农民在园区务工,月工资达1000元。基地建有气调保鲜库、采收车间,对蔬菜进行保鲜、脱水、包装、出口加工。目前,所生产的蔬菜销售网络初步形成,自备四台蔬菜运输车辆,供应市内外生鲜超市和农贸市场。蔬菜种苗不仅可满足本市蔬菜种植需要,还可供给国内市场。
示范园通过新型模式的运行,无偿为农户和其他蔬菜园小业主提供技术服务,统一提供种苗,实行定单收购和统一销售,逐步实现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我市蔬菜产业发展。
(达州市科技局 王齐华 何亮)
澳门威尼斯人 十大彩票网赌平台 澳门威尼斯人游戏 澳门威尼斯人游戏 最大正规电子游戏平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 陇南市林业局 邯郸市林业局 甘南藏族自治州科技局 盐城市林业局![]() ![]() |
|
Copyright @ 版权所有:澳门皇冠线上 蜀ICP备20023911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4 | |
网站管理:澳门博彩在线 联系电话:(028)86723782 地址:成都市学道街39号 邮编:610016 | |
技术支撑: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 | |
![]()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49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