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州、湖北恩施、重庆万州、云南宾川为我国四大白肋烟产区。四川白肋烟产区位于大巴山腹地,生态条件对白肋烟生长和烟叶晾制十分有利。但由于烟农的种植习惯和我国原有烟草种植科研技术水平的局限,我市生产的白肋烟生物碱组成和含量不合理,香气物质含量较低,严重地影响了工业利用价值,白肋烟生产长期在低水平徘徊。近年来,我市烟草科研和生产管理部门,大力开展白肋烟生产技术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日前由省烟草专卖局组织的“四川优质白肋烟生产理论与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鉴定会上,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项目的研究成果,一致认为项目研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和优质白肋烟生产的技术路线;选育了非烟碱转化的稳定株系,应用其配置杂交种选育出低烟碱转化的改良杂交种达白1号NN、达白2号NN,烟草特有N-亚硝胺含量显著降低,烟叶感官质量显著提高,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解决了四川白肋烟品种生物碱组成不合理、质量水平和工业可用性较低的问题;首次明确了烟碱转化性状的稳定性和嵌合性与不同类型烟碱转化株的关系,确立了烟碱转化率2.5%作为鉴别和区分转化株和非转化株的新标准;系统研究了达州白肋烟主栽品种的适宜施氮量、基追肥比例、追肥时期、留叶数、采收方式和时间、晾房类型等,明确了各栽培因子和不同晾房对白肋烟烟叶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形成了优质高效白肋烟生产的氮肥运筹、群体结构控制、成熟采收技术规范,筛选出适合达州白肋烟调制的活动式钢架晾房;通过项目的实施,白肋烟收购量由2.3万担增加到11.5万担,产值从696万元上升至5483万元。烟叶香气量大幅提升,风格特征得到彰显,市场认可度显著提高,实现了四川白肋烟质量、规模和效益的跨越式发展。项目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在转化株鉴别标准和烟碱转化性状变异规律以及四川白肋烟杂交种烟碱转化性状改良等方面具有创新性。研究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研究的部分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进步一等奖、达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由河南农业大学、四川省烟草公司、四川省烟草公司达州市公司和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共同承担,具体应用在我市烟叶产区,结合项目开展在我市建立了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四川达州白肋烟实验站。项目研究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质量为核心,靠质量求突破、造品牌、拓市场、扩规模、增效益;正确处理质量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在优质的前提下提高产量,实现质量、产量和效益同步提高;以科技为支撑,以提高技术到位率为手段,提升达州白肋烟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技术贡献率。通过系统研究,确定了促进四川优质白肋烟生产的技术途径:以提高单叶重为主攻方向,以品种、栽培为主要技术手段,奠定优质增产的物质基础;改变以增加留叶数为增产途径的思路,促进产量和质量的协调发展;以晾房建设为基础,以通风排湿为关键,保障烟叶优质潜力的最大发挥。
(达州市科技局 成果科)
![]() ![]() |
|
Copyright @ 版权所有:澳门博彩在线 蜀ICP备20023911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4 | |
网站管理:澳门皇冠线上 联系电话:(028)86723782 地址:成都市学道街39号 邮编:610016 | |
技术支撑: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 | |
![]()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49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