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助推达州市蔬菜产业发展
达州市科技局为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针对达州市农业产业特色、产业规模及产业发展方向,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引领特色农业发展试点示范”行动。达州市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在“引领特色农业发展试点示范”行动中,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现代农业蔬菜规模基地建设,大力开展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试验示范,强化实用技术培训,培育产业示范大户和蔬菜科技示范村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84.35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1.63万亩,产值 2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0.5亿元;商品蔬菜面积26.5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3.65万亩;产量63.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5.27万吨;常年蔬菜面积7.35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2.35万亩。实现了蔬菜产业面积、产量、效益均增的好局面。
为大力推动达州市蔬菜产业的发展,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多措并举,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核心,以企业为龙头,以创建品牌为手段,集成优势,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规模发展,逐步将蔬菜产业培育成为达州市的又一支柱产业。
一、统筹规划,壮大规模基地建设。今年,达州市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将达县双庙和大堰万亩蔬菜示范区建设纳入蔬菜特派员工作范畴。召开了蔬菜特派员工作会议,明确了每个万亩示范区特派员工作职责。截至目前,两个万亩示范区已整合6500万元涉农资金进行打造,已新发展蔬菜面积3500亩,建蔬菜钢架大棚750亩,双庙基地力争年底沿线视线范围内无缝衔接,做到连片、连线种植蔬菜,真正达到规模化生产。
二、努力作为,产品融入重庆大市场。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一方面立足自身优势资源,建立规模基地,面向重庆大市场,充分发挥全市特色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建成融入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9.95万亩,超计划面积10.6%。另一方面招引重庆客商,发展订单农业,截至目前,有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达州市,10名业主在达县、大竹县、渠县发展蔬菜基地2万亩,建立订单蔬菜面积5.5万亩。同时开展交流合作,构筑对接平台,与重庆市观农贸蔬菜批发市场签订了蔬菜销售协议。
三、推陈出新,强化“四新六良”配套。一是引进国内外名特优新蔬菜品种35个试验示范。在达县优农中心三新技术示范基地引进了18个茄果、瓜、豆类蔬菜品种试验,其中有6个品种表现优良。达县双佳蔬菜专合社引进6个国外番茄品种示范种植,效果良好。二是帮助双佳专合社建设蔬菜科技观光园。引进国内外各类蔬菜奇异瓜果品种15个,制定了技术路线,观光效果明显,目前,已接待各类游客和相关人士5000余人。三是推广新技术。在双庙、大堰基地推广了蔬菜集约化育苗,今年共育蔬菜春苗1.2亿株,定植面积3.5万亩。在双庙推广黄瓜双断根技术,面积达到520亩,产量提高25.8%。四是开展设施蔬菜土壤改良技术研究。在双庙、蒲家对设施蔬菜土壤改良进行了研究。目前,对土壤进行了抽样检测、化验,对不同种植区进行了产量对比试验。
四、示范引领,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今年,是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标准化年,科技特派员一是广泛宣传开展标准化生产重大意义和作用,确保蔬菜食品安全;二是在蔬菜基地严格按照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严禁使用禁用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三是编制了小型西瓜、莴笋等四川省区域生产技术规程5个,为全市推进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条件;四是创建蔬菜标准园。将达县双庙腾龙蔬菜种植专合社作为全国设施蔬菜标准园进行创建,将大堰作为全国露地蔬菜标准园进行创建。
五、强农富民,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专家团队已召开实用技术培训6次,参训人员1000余人次。3月29日和4月18日结合全市学习李林森,助农战春耕行动,首席专家在双庙和大堰开展了两次大型蔬菜技术培训会。今年,每个片区特派员已开展技术指导25余次,服务业主30户以上,农户200余户以上。通过科技培训入村到户,手把手教农户种植新技术和管理新理念,大大增强了当地农户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目前,蔬菜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