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科技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注重结合工作实际,把关注民生、服务基层、科技惠民作为贯彻落实科发展观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加强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科技推进灾后重建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社会较快平稳发展,让广大群众更多的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和实惠。
一、实施科技服务民生工程,不断强化科技惠民惠农工作
一是牵头组织开展“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和科技活动周。以 “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和科技活动周为契机,针对群众的科技需求,采取市、县联动的方式,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送科技下乡和科普四进(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活动,重点宣传科学发展观,普及防震减灾、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把新技术、新方法、新观念送到社会最基层,提高市民群众科技生产、生活的能力和意识。据不完全统计,市县两级共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200多项,接受各类咨询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宣传品等156万份,全市共有近10万人以不同形式、不同方式参加了各类科技活动。
二是深入实施科技富民促进行动和市本级农业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业项目,推广集成了一批先进技术,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水平。2009年,获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立项2个,获省级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重点项目立项12个,新建省级科技试验示范园区1个,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8个,引进新品种36个,推广新技术24项,扶持龙头企业7家,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组建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新服务团队2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服务团队6个,市级科技特派员创新服务团队10 个,派遣科技特派员160名,培训农民2.3万人次,带动了农民致富增收,有力促进了我市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灾后重建和城乡统筹步伐。
三是凝练一批有重大支撑作用的科技民生项目。将清洁能源技术、循环经济技术、低碳发展技术的开发、示范与推广作为科技工作重点,通过深入调研,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筛选和凝练一批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项目,作为科技计划重点,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着力解决一批制约我市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与共性技术,进一步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让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百姓。
四是积极举办高层次专题讲座。与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联合组织开展了“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专家服务团广元行”活动,邀请32位专家来广指导,为我市灾后恢复重建把脉问诊,建言献策。针对当前经济形势,邀请了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丁任重教授,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晓鹰教授,来广元作“应对金融危机、加快灾后重建、促进经济发展”专题讲座;先后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庄贵阳、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徐玖平教授、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金融学》硕士点领衔导师郑长德授来我市就推广清洁能源,发展低碳经济为市级部门广大干部作专题报告,近1500人聆听了讲座,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突出优化环境,积极探索建立科技服务企业的新机制
一是大力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工程。通过组织开展“技术创新方法企业行”和创新型企业“专利标准行”等活动,重点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创新型培育企业,省级技术创新方法培育企业,省、市专利试点企业,省、市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全市已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培育省创新型培育企业8家,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企业1家,省技术创新方法试点企业1家、培育企业10家,建省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4家,省级专利试点企业5家,认定民营科技企业60家。
二是用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重点支持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截至目前,已有7家企业7个项目获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420万元无偿资助,
三是加强广元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市县两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元市技术市场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为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科技服务环境。
四是加强广元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以 “广元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产业化基地”为载体,集中发展和加快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竞争优势明显的企业群体,目前已审批确定6家核心企业,8家重点企业,并充分发挥基地的品牌效应,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为科技企业集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是落实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加强了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规范化管理,使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及时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兑现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用好关于新产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等鼓励政策,推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