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自主创新走创新型发展道路的意见》、《关于加快广元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的意见》、《关于推广清洁能源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实现低碳发展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与科技创新有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科技政策法制氛围。
全社会科技投入快速增长。 市本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2010年较2005年增长415%,占同级财政预算收入比例达1.4%;全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2010年较2005年增长222%;争取国省科技项目资金2010年较2005增长245%,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2亿元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10年较2005年增长47.7%,达到35.9%。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稳步推进。 广元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产业化基地被科技部批准建立,广元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广元市元坝区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广元市旺苍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省科技厅等6家单位批复认定,以企业为主体、基地发展为载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稳步推进。至2010年,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培育省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培育企业7家,培育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企业1家,技术创新方法培育企业10家。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4家,认定民营科技企业68家。组织企业研发新产品50余个,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0项,获得300余万元基金支持;申报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13项目,获得120万元资金支持。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大力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建立全省重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园区2个。选育农畜新品种3个,农畜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组建国、省、市、县各级科技特派员团队18个,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217人,实施科技富民促进行动计划6项,组织实施市级重大农业科技专项5项,组织实施的“红心猕猴桃提纯选优及新品种选育研究”等省、市重点农业科技计划项目25项,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柴胡、川明参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医药企业研发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保科技发展良好,节能减排技术广泛应用,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科技合作交流工作蓬勃开展。 先后成功举办了“2008高校书记校长地震灾后广元行”、“低碳重建与企业发展(中国·广元)国际论坛”、“ 2010四川广元科技成果转化及低碳发展技术合作对接恳谈会”、“省科技厅·广元市政府第一次厅市工作会商会议”等大规模、高规格的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在全省率先建立厅市工作会商制度,搭建了厅市合作、市校合作、校(院)企合作交流平台。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先后组织实施市级以上重点科技计划项目500项,争取国、省科技项目43项,项目结题率达到90%,高于全省75%的平均水平。引进推广应用重大科技成果230项,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530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32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项14项。
专利申请量持续快速增加。 专利申请量2010年较2005年增长170%,达到255件,增长幅度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广元经济开发区被省知识产权局列为“四川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全市转化实施专利技术184余项,实现产值21亿元以上,利税达到2.88亿元。
低碳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2008年在全省6个重灾市中率先提出“低碳重建”,并积极探索后发地区低碳发展。与中国社科院城环所共同完成“广元低碳重建与发展研究”,形成了《广元低碳重建与发展的挑战与途径研究》、《广元市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研究》和《广元市苍溪县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基于生活方式的低碳社区案例研究》、《广元低碳建筑发展前景与路径研究》等3个专题研究报告。2009年在全国率先建立首个“低碳日”,积极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工作,首批命名“广元市低碳示范单位”26个。
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蓬勃开展。 已建成省、市科普教育基地11个,建各类培训基地(中心、技术学校、技术协会等)997个(所),建省级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特色学校5所,建科普画廊、橱窗80余处。共牵头组织开展科普活动月5届,科技活动周5届,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大型科普活动1000余次,全民科学素质显著提高。
![]() ![]() |
|
Copyright @ 版权所有:澳门皇冠线上 蜀ICP备20023911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4 | |
网站管理:澳门博彩在线 联系电话:(028)86723782 地址:成都市学道街39号 邮编:610016 | |
技术支撑: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 | |
![]()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49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