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广元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科学谋划2012年工作。明确了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主基调,坚定“技术就是经济”理念,大力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技术创新”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四大工程,切实壮大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指导思想。
提出了乘势而上,向“创新型广元”挺进的奋斗目标: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以上,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培育市级战略性新兴产品3-5个,争取2个以上纳入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品。组织研发新产品10个,申请专利200件以上,新增专利转化项目20项以上。实施重大科技成果项目50项以上,申报省、市级科技进步奖25项。组织实施国、省科技富民强县、民生科技专项6项。申报和储备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0项,争取和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0项,争取政府科技引导资金1500万元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为确保奋斗目标的全面实现,着力从九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在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上求突破。全面贯彻科技工作“一号工程”精神,积极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产品开发创新中的重大科技成果和专利成果的推广转化。加快技术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金融平台以及省级统筹城乡发展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平台建设,推进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市场导向、政府服务、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二是在实施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工程上求突破。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优势特色产业,部署和科学规划战略性新兴产品的培育和发展,集中优势,开展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的攻关。遴选确定一批战略性新兴产品,集成优势资源,分层次培育,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在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上求突破。认真组织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广元市实施方案》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广元市产业支撑实施方案》,着力推进广元技术创新示范市建设工作。抓好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广元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元坝区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旺苍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提升基地的品牌效应和承载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努力培育一批国、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形成一批具有较强产业创新支撑能力的试点示范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集群。四是在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推进工程上求突破。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和优势中小企业。切实加强专利执法检查和专利侵权纠纷调处,优化专利产品市场环境。五是在深化科技合作交流上求突破。进一步加强厅市、市校和院市合作,建立和完善长效合作机制。抓好与省科技厅的第二次厅市会商工作,推动厅市合作。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推进与我市在低碳发展、产业振兴、精神家园建设、统筹城乡建设以及“两化”互动发展等重点领域开展深层次、全方位交流合作,力争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积极创造条件召开国家大学科技园联盟联席会议,促成广元市与国家大学科技园联盟的科技合作交流。在推进我市与罗马尼亚科技合作交流基础上,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新渠道。六是在强化科技计划引领上求突破。整合科技资源,集中优势力量,积极策划包装、筛选推荐和争取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充分发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引导和支持力度,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力度,实行项目跟踪、监督管理、中期评估、年度检查、结题验收等措施,提升项目实施绩效。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工作,认真组织我市相关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进行对接融资,逐步探索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七是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上求突破。大力实施国、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和市级农业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农业项目推动和县区目标管理,提升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抓好猕猴桃技术创新联盟试点和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农业科技园区标准化建设,强力与推进“六大优势产业”和“广元七绝”、剑门关土鸡、白龙湖有机鱼等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八是在实施民生科技工程上求突破。组织实施好“城镇碳排放清单编制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开发与示范”、“四川农村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四川省中医药现代化(青川)中药材种植加工特色科技示范基地”和“利州区低碳实验区试点”等一批重点项目,继续抓好剑阁《柴胡GAP研究认证和产业化科技示范》、《苍溪5万亩川明参综合开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启动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申报和试点工作,加强统筹城乡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提高科技服务民生和支撑社会发展的能力。九是在营造创新发展氛围上求突破。积极推进科普阵地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建立科普基地,为广大群众和青少年接受科普教育提供良好的场所。加强重大科技行动、重点科技项目、最新科技成果、科技产业基地、科技工作先进典型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的宣传普及,努力扩大和提高科技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舆论氛围。
![]() ![]() |
|
Copyright @ 版权所有:澳门博彩在线 蜀ICP备20023911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4 | |
网站管理:澳门皇冠线上 联系电话:(028)86723782 地址:成都市学道街39号 邮编:610016 | |
技术支撑: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 | |
![]()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49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