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彭山区建立“五平台”推动科技创新
一、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一是开展技术创新调研,找准技术创新难点。围绕我区优势产业(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开展了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现状调研,在精细化工、新材料领域、生物技术领域、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找准了制约我区发展和急需突破的共性技术及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元明粉节能环保生产新工艺 ”、“生物降解性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浓缩技术”“大分子聚羧酸聚合物聚合反应节能技术”、“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反应温度控制技术”、“低冰镍直接生产电解镍技术”、“均相聚合技术”、 “长支链聚苯硫醚成形技术”、 “IDAN法制备双甘膦技术”、“淀粉酶超声波辅助降解法技术”、“ 电容式触碰感应双层结构技术”、“ 高速铁路专用组合限位定位技术”、“大型橡胶沥青超宽摊铺机及制造技术”等20多个急需攻克的技术难题。 二是围绕技术创新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需求做好技术攻关。鼓励区域内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以项目为载体,通过校企共建实验室,打造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组建企业产学研联盟。现已组建了以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为核心的精细化工技术创新联盟、以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华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为核心的高端制造技术创新联盟,以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华大学为核心的电子信息技术创新联盟,以同济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为核心的新材料技术创新联盟,以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核心的现代生物科技创新联盟。
二、实施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搭建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平台。围绕搭建创新平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品、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应用、产学研结合等为抓手,大力整合科技资源,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全面实施四川省技术创新示范工程。截至目前,我区已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市级创新型企业10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技术中心4家、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1个,省级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全省2013年十大优秀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以海尔创新产业园、联合利华西南生产基地、台湾研创、四川吉龙化学建材有限公司、四川省尼科国润新材料有限公司、巴斯夫(四川)化学建材有限公司、四川同庆南风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四川旭派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华西德顿塑料管道有限公司、四川省科威电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以贝尔集团、四川迪美特科技有限公司、鲁洲生物科技(四川)有限公司、四川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眉山昌宏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彭山正邦饲料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产业集群等三大产业集群。2014年我县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完成35.82亿元,同比增长20.53%,占GDP的28.33%。
三、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引进社会资本,建成5万平方米的“百億孵化园”和6万平方米的“机电孵化园”。 孵化平台主要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为入孵企业在研发、中试生产、经营场地、政策、管理、法律、财务、融资、市场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目前2家孵化器已具备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和中试基地,并具备技术咨询和专业化的管理培训能力。在孵科技中小企业已达到50余家,毕业企业5家。
四、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设立2000万元专利技术实施和成果转化基金,引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2亿元。通过贴息补贴、风险补偿、科技担保、银行担保等,加快专利技术实施与成果转化步伐。近年来,研发和转化了氟金人工合成云母、果葡糖浆、UPVC塑料、高效减水剂、六氟磷酸锂、聚苯硫醚、氨基酸菌体蛋白粉、高速客运专线60TY、无边框超薄投射电容式液晶触摸显示器、利用石灰和烟气除钙镁法元明粉生产的环保新工艺产业化应用、ACMP常温沥青改性剂等20多项在全省、全国领先的科技成果和专利,实现产值约20亿元。
五、建立专利技术申报服务平台。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引进专利代理机构一对一指导专利申报人梳理、提炼、申报专利。向科技部申报全国知识产权强县示点区县,实施知识产权示范工程。专利申报数量和授予权数量逐年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