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促进科技与经济更紧密结合,绵阳市科技局对2006年科技项目评审工作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一、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绵阳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落实三大要务,推进工业强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立足四个层面、培育六大产业集群等重要工作的实施。
二、严格按照“企业主体、工程模式、产业布局、集成推进、突出重点、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严格选择项目,着力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老大难问题,努力发挥科技计划的支撑引领作用,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经济效益。
三、坚持“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评审原则,形成完整的评审制度与监督制约机制,堵塞“先天不足项目”和“人情项目”的渠道。
首先,年初公开发布《科技项目申报指南》,明确支持领域和申报程序。通过公开受理和平等竞争,今年项目受理期内全市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共计独立或联合申报2006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66项,比上年增长87.7%。面对如此旺盛的科技需求,通过各业务部门会同项目组织单位初审,其中263项符合《指南》规定和评审要求的项目被列为本年度参加立项评审的对象,占申报项目总数的71.8%。
其次,根据《评审规则》,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成立了“绵阳市2006年度科技计划项目评审委员会”,将这些项目按所属领域划分为工业(78项)、农业(91项)和社会发展(94项)三大类,并首次采用“通信评审”的办法,在国家创新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库和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19名高级专家组建了6个专业评审组,将每个项目分别分配给3名以上的专家,从8月15日开始进行历时10天的独立评价评审。其评价评审指标体系涉及技术水平、市场前景、商业模式、产业化程度、基础条件、经济社会效益等6个大类、25项具体指标。
第三,按照改革方案,本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将完全根据专家评审的得分多少确定拟立项项目。在此基础上,评审委员会还要组织力量对其进行实地考察和验证,提出建议立项项目名单,并在网上公布(技术保密的项目除外),广泛征求各方面的异议。异议期结束,由评审委员会对无异议的项目提交市科技局局务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并会同市财政局审定后联合下达立项批文,项目进入执行期。
科技项目评审的改革与创新,严格、规范的项目选择和评审体系的建立与形成,其目的和宗旨是要实现“四个有利于”。有利于攻克影响、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技术难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有利于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汽车及零部件、冶金建材、食品与化工等六大产业集群;有利于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绵阳;有利于发挥科技计划的引领支撑作用和提高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在全市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并使我市的科技工作逐渐实现“五大转变”。即由重研究向重产业转变;由资金投向分散向适当集中投入转变;由研究机构承担项目为主向企业承担科技项目为主的转变;由自我封闭选择科技项目向公开透明、面向全社会择优选择科技项目的转变;由科技计划相对独立运行向与其他计划相协调联动转变,并逐步解决科技计划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绵阳市科技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