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短板、出实招,绵阳科技创新取得亮眼成绩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科技局深入实施科技立市战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为牵引,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为主线,聚焦打造“五大亮点”、实施“六大计划”,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各项指标任务预计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
R&D经费占GDP的比重(R&D投入强度)达7.15%,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获省科技进步奖29项,成功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获科技厅推选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绵阳科技创新取得亮眼成绩。
一是聚力解决创新发展机制不活的问题,配强用好“科技助理”。53名科技助理当好桥梁纽带、链接供需各方、深化协同创新,组织开展交流培训活动30余场,促成合作协议10项、成果转移7项、签约落地项目3个,获得人民日报等媒体转载和持续关注。
二是聚力解决创新要素集聚不充分的问题,创新开展“招院引所”。积极推进“两城两镇”建设,研究制定“云上大学城”十件大事,21所国内知名高校参与联席工作会议;面向“云上大学城”高校发布技术需求108项、“揭榜挂帅”项目15项,近100名“云上大学城”高校专家线上全程参会,已促成5个项目成功对接。目前“云上大学城”同意入驻高校17家,年底有望突破20家。
三是聚力解决创新成果市场化转化能力不强的问题,加速推进“两大平台”。中国(绵阳)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已成功注册,高性能X射线探测项目等2个高水平创新团队签约入驻;航空动力科创中心预计新引入浙江大学热管理团队等8个,累计入驻创新团队21个,实现科技成果转化7项。
四是聚力解决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程度不深的问题,成功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中广核技与中物院、四川大学等9家单位成功签约,共建核技术应用创新联合体,围绕核材料、核医疗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促进核技术应用产业集群发展。
五是聚力解决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渠道不畅的问题,打响“创新金三角·智汇科技城”品牌。举办“创新金三角·智汇科技城”系列活动预计达5场,邀请全国知名院所、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出席,面向全国发布我市以及中科院、清华、浙大等知名院校科技成果预计超过400项,现场签订合作协议20余项,已实现成果对接合作1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