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2009-2011年度的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进行会议集中验收,内江市市中区组织实施的《优质生猪无公害养殖及精深加工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实施成效显著,管理严格规范,获得了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该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实施,内江市市中区圆满完成任务指标23项,其中超额完成9项。
(一)政府重视,为项目实施提供充分保障
组织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区长任主要责任人,加强了组织领导;制度上:一是从土地、税费、信贷等方面制定配套政策和措施,为生猪产业发展创造了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二是创新了风险和利益分配机制。引导企业、市场、协会与农民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增强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经费上:采用向上争取,市、县配套,企业自筹的方式,积极筹措项目实施经费,区财政加大了科技投入,保证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每年增加30%。
(二)服务跟进,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了企业与成都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实现了双赢。二是完善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开展农业产业专家大院建设,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了新型农村多元化科技服务体系。
(三)科学计划,严格管理
每年制定《市中区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议,注重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办法使用省财政专项资金,确保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计划任务书执行。
(四)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采用良种繁育-养殖-饲料及兽药-加工及销售-副产物综合利用的配套模式,形成产业一条龙,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全区建成规范化人工授精中心1个、二级扩繁场10个、良种繁育基地2个、猪粪发酵有机肥加工示范场1个、220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小区1个,新增年出栏1万头的标准化规模育肥场2个,新建沼气1969口。制定养殖车间日常操作规程、生长育肥舍饲养管理规程等技术操作规程26个,成立生猪产业专家大院1个、专业技术协会1个,引进专业人才40人,聘请各类专家19人、科技特派员23人,企业开发新产品40余种,申请专利7项,培训农民2.99万人次,印发各类资料3万余份,新增就业1000人。截止项目结束,全区出栏生猪达55.6万头,较项目实施前增长38.8%,实现生猪总产值10.008亿元,增长35%,生猪产业实现农民人均收入超过3167元,增长76%。
![]() ![]() |
|
Copyright @ 版权所有:澳门博彩在线 蜀ICP备20023911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4 | |
网站管理:澳门博彩在线 联系电话:(028)86723782 地址:成都市学道街39号 邮编:610016 | |
技术支撑: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 | |
![]()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49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