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十一五”以来,遂宁市委、市政府把整合科技资源,推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推进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智力和科研优势,解决涉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和重点行业的重大科技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市校合作硕果累累。推进科学发展,科技和人才是关键。针对遂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创新能力低、资源分散、人才匮乏、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市校合作。在“十一五”期间,我市重点选择了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四川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作为市校合作对象,并分别与这些大学就市校合作事宜进行了磋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与各大专院校合作的领域和科研课题,随后相继与上述12所高等学府建立了市校合作关系,并签署了市校合作协议,这为我市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搭建了有效平台。
二、借脑引智助推遂宁经济发展。一是为进一步深化市校合作,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省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选派了6名专家组成科技副职团队分别下派到市经委、开发区、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和大英县担任科技副职。这些专家到位后,迅速转变角色,充分发挥个人专长,深入调研,为优势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先后牵头编制了“遂宁市电子信息产业规划”、“遂宁市加快推动电子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遂宁市中国西部工业物流港金家物流园区功能分区及产业形态规划”等规划和政策措施,研究提出了“三线一带”蓬溪县农业产业发展战略。积极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邀请院校的专家深入到企业调研指导,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同时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专题讲座,为“遂宁市现代物流专题培训班”的学员进行了“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构筑西部工业物流港若干问题探讨”的专题讲座,对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进行了现代种养殖业技术知识培训。科技副职团队还主动参与招商引资,目前已促成了上海泰禾集团的“双甘膦项目”、中节能公司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和安徽华源医药公司共建“西部药都”等项目来遂投资并成功签约。二是全面推进绿色经济、探索西部发展新路、有效破解“三农”难题、实现遂宁跨越发展,我市与北京工商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联合举办“遂宁绿色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以邀请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40多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遂宁如何发挥浅山丘区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比较优势,打造绿色经济新遂宁展开了深入研讨,为遂宁建成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绿色宜居城市奠定了理论基础。三是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积极打造以电子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我市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弼一行莅遂,指导微电子产业园建设,同时陈星弼院士被遂宁市人民政府聘为我市电子产业首席专家。目前遂宁已引进电子企业210家,形成了27类100余个电子元器件产品制造、电路板、新光源等的完整产业链条。
三、县(区)校合作全面展开。通过市校合作平台,蓬溪县政府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签订了县校(院)合作协议,双方在人才培养、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科技示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和科技项目申报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为蓬溪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动力。目前,全县8家企业与16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专家27人,开展科技项目合作11项,推广新技术37项,新增产值1.6亿元。安居区人民政府与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四川职业信息技术学院、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等五所科研院校签约了校(院)区合作协议。安居区将五所科研院校作为科技、教育的依托和顾问单位,为五院校提供技术、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五院校围绕安居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以专家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将安居作为教学、科研和成果转化基地,本着“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精神,在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化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交流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合作。大英县与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省化工设计院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这些高校和科研机构与该县的盛马化工、九合生物、聚能科技等十多家企业签定了技术项目合作协议,开发了新产品7个、新技术和新工艺8项,为企业培训科技人才100余人次,提升了企业的研发水平,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射洪县与四川农业大学签订了县校合作协议,在县政府搭建合作平台的基础上,沱牌集团、天齐锂业、丝丽仑、五斗米公司、清见公司等企业也先后与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船山区人民政府与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签定了区校合作协议,同时促成银发公司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签定了技术开发合同和校企战略合作协议,齐全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回春堂药业公司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和重庆药物种植研究所等签定了项目合作协议。
四、产学研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目前,我市已在生猪、肉牛、禽业、光电、锂业、酒以及中药等领域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各联盟产业技术创新链构建任务明确、目标清晰、责任落实,运行至今,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四川省生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已取得专利16项,开发新产品22个,推出新产品13个,新增销售收入10多亿元;四川省肉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已研制新技术5项,集成创新技术4项,形成5项发明专利成果,开发4大系列,共计12大类100余百种,所获成果均系国内首次提出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四川省优质禽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已承担实施各类禽产品加工企业的研发项目7项;提供新技术2项、新工艺13项;四川高效节能照明及先进光电子材料与器械技术创新联盟已拥核心专利37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省级科技成果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LED封装、高亮度白光LED、智能型LED照明、节能型LED显示屏等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鼓励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共建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开发机构,完善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和技术装备。高金公司联合成都大学建立了“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颐康公司与四川大学联合建立了颐康养生食品研究所;美宁公司联合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组建了“四川省肉牛工程技术中心”;柏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与四川师范大学合作,联合组建了实验室及相应的技术开发中心。三是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我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建立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组成的专家团队分别在华亨泰丰、清见、新生态、香叶尖等相关企业建立了猪业、鹅业、茶业、水果、蔬菜等“农业科技专家大院”17个,驻院专家达63人。
![]() ![]() |
|
Copyright @ 版权所有:澳门皇冠线上 蜀ICP备20023911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4 | |
网站管理:澳门博彩在线 联系电话:(028)86723782 地址:成都市学道街39号 邮编:610016 | |
技术支撑: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 | |
![]()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49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