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栋委员:
您提出的《强化创新驱动,需要“三链协同”》(第989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支持机制
2014年,科技厅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会议精神,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瞄准产业链创新链重大关键瓶颈技术,按照四川特色、优势和专有三个标准梳理、凝练产业链和创新链,基本理清了四川具有科技优势和潜力的产业及其产业链、创新链,凝炼组织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集成攻关。2014年支持省级产业链及民生公益重大关键技术项目546项,经费7.6亿元。
按照《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和《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精神,我厅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一是启动我省省级科技财政计划(专项、基金)管理改革。二是制定科技计划相关管理办法,完善科技项目管理流程,推动科技项目管理水平。拟制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加强省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实施办法(代拟稿)》,印发了《四川省科技计划与专项资金后补助管理规定》、《四川省应用研究活动评价办法(试行)》和《四川省产业化研究开发活动评价办法(试行)》。三是改革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组织方式和立项生成机制,坚持重大任务和重大需求导向,实施“自上而下组织”和“自下而上申报”相结合的组织申报模式,全省重大科技项目70%以上由企业牵头实施,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四是启动建设统一规范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在现有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科研项目数据库的基础上,按统一的数据结构、接口标准、信息安全规范要求,联合各个厅局、各个地市州,共同打造科技管理信息数据中心,建立统一的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专家库、科技文献、科技实验室等科技管理信息平台。
二、关于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突出企业主体作用
科技厅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培育企业创新主体专项改革方案》(川委厅〔2014〕16号)部署要求,一是扎实推进建立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进建立企业主体的技术创新研发机制,引导企业普遍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省国家级工程中心达1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8家。二是重点支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轨道交通、无人机、信息安全等20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突破产业关键技术、转化重大科技成果、探索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科技攻关模式。2014年,支持企业牵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46项,经费占科技部门全年总经费的59%。三是推进建立企业牵头的项目组织和形成机制,吸纳企业参与重大项目的规划、组织和决策,支持企业牵头实施产业化目标明确的重大科技项目,2014年由企业牵头的项目达1309项,经费占项目经费的70%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支持和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总结推广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模式,支持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及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
三、关于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条件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科技与金融结合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为全省科技金融工作提供政策指引。科技厅积极贯彻落实相关会议文件精神,大力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工作。
(一)推动设立四川省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完善创业投资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设立四川省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足额配套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按一定比例的杠杆率,形成较大的基金规模,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企业发展。
(二)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在2015年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起草四川省科技信贷风险补偿管理办法,用于支持科技支行、商业银行科技信贷中心(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并对其信贷损失进行风险补偿。二是我省建立完善科技保险服务体系。支持设立科技保险专营机构,加大财政支持和奖补力度,推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技术设备保险等科技保险产品和机制,积累科技保险风险数据,科学确定保险费率,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推进新一批省级科技保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和高新区设立科技保险补贴、担保补偿专项资金,并逐步提高补贴比例。
(三)常态化开展科技金融对接活动。一是重点打造省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中心(600平方米)、成都市生产力促进中心(500平方米)、成都高新区盈创动力(440平方米)3个固定对接场所,完善对接活动条件,制定相关服务措施,落实了对接活动的服务机构和人员,保障对接活动顺利进行。二是分片区推进绵阳、广元、南充、乐山、攀枝花等经济区和重点市设立固定对接场所。三是针对成都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等片区和5大高端产业及5大新兴先导服务业等不同行业的需求和特点,开展专题对接活动,提高对接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逐步覆盖四川地区80%以上的科技企业。
(四)推动两个科技金融结合国家级试点。成都高新区进一步完善政府控股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绵阳科技城大力开展专利权、商标权及著作权质押融资贷款,建立军民融合的长效激励机制。
(五)示范推广“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支持地方设立从事科技金融服务的法人实体或引进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重点在自贡、乐山国家高新区、绵阳科技城、天府新区创新功能区等示范推广“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促进我省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
(六)鼓励开展科技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我省支持银行机构根据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特点,大力推动专利权质押贷款融资,大力发展仓单订单、应收账款及产业链融资等贷款产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还款方式创新,开发和完善适合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授信模式。积极向科技企业提供开户、结算、融资、理财、咨询、现金管理、国际业务等一站式、系统化的金融服务。
(七)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工作。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运行机制,统筹协调全省科技金融工作的落实,研究制定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政策措施,解决全省科技与金融结合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和监督全省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工作,整合政府资源,促进部门协作配合,牵头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完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创新科技和金融结合模式等工作。
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办理征询意见表》上及时反馈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 ![]() |
|
Copyright @ 版权所有:澳门皇冠线上 蜀ICP备20023911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4 | |
网站管理:澳门博彩在线 联系电话:(028)86723782 地址:成都市学道街39号 邮编:610016 | |
技术支撑: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 | |
![]()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49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