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四川省委:
您们提出的《关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几点建议》(第90号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们对大众创业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厅非常重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是以集成支持为导向,推进全省各市(州)普遍建立孵化器。我们明确要求各市(州)今年内必须要建立1家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有条件的县(区)要积极打造孵化楼宇、社区、小镇,为初创企业提供低廉的创业场所,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探索建立多维、立体、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友好型孵化环境。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措施》,对各市(州)重点建设的孵化器给予500—1000万元专项支持;对新建、改建的孵化器分别给予30元/平方米和15元/平方米的补贴;对工业用地建设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不改变科技企业孵化服务用途的前提下,其载体房屋可按幢、层等进行产权登记并出租或转让。我们积极打造创业创业特色区域,着力凸显四川韵味。融合四川宜居宜业特色与新时期创新创业特点,因地制宜打造“蓉创茶馆”、十分咖啡、明堂创意中心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依托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打造“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环交大智慧城”等特色创新创业集聚区。以开放、合作、共享为主题,推动中韩创新创业产业园建设。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建、转、改”并举,规划建设孵化面积达120万平方米的郫县“菁蓉创客小镇”。
目前,全省建成各类孵化器565家,其中省级及以上孵化器78家,众创空间95家,孵化面积880余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2.6%,在孵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超7000家。各市(州)均建立1家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成都、绵阳等地实现了孵化器县(区)全覆盖。“1716创业工场”、“蓉创茶馆”、“西南交大intel”、“8号平台”等一批众创空间在全国形成了品牌效应。全省初步构建形成“创业苗圃(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阶梯型孵化体系。
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市场松绑加力。着力优化市场环境,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推进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开展“先照后证”试点,在成都、泸州、遂宁、甘孜4个市(州)试点“先照后证”,试点地区工商登记前置许可事项由原来的130项大幅缩减为13项,压缩率90%。在“三证合一”的基础上,创新采用“3+1”模式,将公章刻制纳入“一照一码”审批程序,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自2014年3月改革启动至2015年10月,全省新增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月增企业1.35万户,是改革前的1.7倍。截至2015年10月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1.72%;实有注册资本同比增长32.54%。全省新设立市场主体中,第三产业市场主体占新设立市场主体总量的93.1%。
三是探索设立四川省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构建形成“市场+政府”双轮驱动模式。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我们探索设立四川省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省政府打破省级引导基金一般不设立子基金的规定,通过机制创新,采取“母基金+子基金+直投项目”的运作方式(其中60%用于设立子基金,40%用于项目直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先期由省级财政出资4亿元,首期募集国有资本20亿元,积极吸纳社会资本,聚焦“双五”、“双七”产业,重点支持初创期、种子期及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引导基金突出政基联动和建立投贷联盟,我厅向双创引导基金及其子基金优先推荐重点科技项目,并对引导基金所投项目给予科技计划优先支持;同时,通过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将引导基金所投项目推荐给科技支行、科技担保、科技小贷,实现投、贷、担紧密结合。
感谢您们对我省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们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办理征询意见表》上及时反馈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 ![]() |
|
Copyright @ 版权所有:澳门皇冠线上 蜀ICP备20023911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4 | |
网站管理:澳门皇冠线上 联系电话:(028)86723782 地址:成都市学道街39号 邮编:610016 | |
技术支撑: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 | |
![]()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49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