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依靠核心企业提升科技水平
发布时间:2007-06-05 15:57:59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的宜宾市,“十五”以来,以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和“科技兴宜”战略,狠抓产业升级,搭建科技新平台。市委、市政府继续加大了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科技扶持力度,几大骨干大企业纷纷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宜宾五粮液集团大量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四新”成果,先后进入“201”镀膜、高精密模具、大型膜具、3D技术、聚酯切片等高新技术,实现了10多年来科技的大飞跃。中核集团 812厂建造了我国压水堆核电燃料元件生产基地,高质量地为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巴基斯坦核电站等提供了2600多组核电燃料元件,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从国产30万千瓦核电燃料组件到AFA2G燃料组件、AFA3G高燃耗组件再到全M5 AFA3G燃料组件,一次又一次创新性技术跨越;同时在民品创新过程中,出色地打造了金属锂、金属钙和香料三大品牌,建中锂电池曾为“神3”、“神4”、“神5”、“神6”提供了动力。宜宾天原集团坚持自主创新,推行“精细创新经营管理”,建立起立足全面国际化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实现了法国苯体法天原化的研制,公司已拥有了从电石到聚氯乙烯、从水合井到环保水泥等全套先进专利专有技术66项,专利30项,其中7项专利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宜宾丝丽雅集团扩展了蛹蛋白粘胶长丝生产规模,开发出了溶剂法纤维丝等10项国际领先技术。
通过骨干企业技术创新改造,宜宾市建成了中国最大的酿酒企业,全国最大的粘胶长丝企业,西部最大的氯碱企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全市形成了饮料食品、氯碱化工、能源、维卡纤维、林竹纸五大特色产业链群,基本上改变了过去全市工业企业结构单调的局面。同时还培育、诞生了22户县属重点小企业,这些小企业通过“专、精、特、新”产品的创新开发,成了新崛起的“小巨人”。如以民爆产业为主的威力化工集团取得了20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年销售收入近1亿元,位居四川省民爆企业前列。曾为三峡电站提供永久性闸门的宜宾惊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技术水平达到了年产大面积爆炸焊接不锈钢金属复合钢板2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西南新金属复合材料的“旗舰”。
日前,宜宾市委书记杨冬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唯有科学发展,才能不断提升质量和效益;唯有加快发展,才能不断做大经济总量;唯有和谐发展,才能促进政通人和。我们将继续抓好技术进步,加大技改投入,建好研发机构,搞好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形成产业集群。”
(宜宾市科技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