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全固态电池技术瓶颈!又一清华团队落地宜宾
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科创中心的智能固态电池创新中心,是由国内固态电池负极材料顶尖专家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带领核心团队通过“江源行动”揭榜挂帅落地宜宾的新型研发机构项目。近日,记者在智能固态电池创新中心看到,该中心办公区装修工作已全部完成,产线设备正陆续进场,项目即将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
“创新中心整体规划面积约6800平方米,分两期推进建设。一期工程占地约3500平方米,主要规划建设2000平方米的办公区域与1500平方米的复合锂负极材料研发产线。”智能固态电池创新中心执行主任胡江奎说,自4月13日开工以来,项目进展顺利,预计8月底可实现正式投运。
据了解,智能固态电池创新中心主要面向低空经济、智能设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应用场景,以突破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能的发展瓶颈为核心使命,重点围绕新型复合锂负极材料的研发、电池智能化设计与制造、电池智能化检测与评价进行研发及孵化布局,为电池行业提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电极材料和技术解决方案。
目前,该中心已成功组建25人的专职运营团队,涵盖研发、市场、人力、行政财务等核心职能部门。其中,研发团队17人硕士及博士学历人员占比超80%为核心业务推进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复合锂负极材料是与固态电池兼容性高的新型负极材料,主要用于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性能。”胡江奎说,未来创新中心将会加强同其他固态电池研发机构、企业等的合作,将这一材料应用于全固态电池,进一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有了顶尖的技术引领和高端的人才团队,胡江奎表示,智能固态电池创新中心将肩负起服务宜宾高质量发展、打造宜宾先进固态电池产业生态链的使命责任。在人才带动方面,依托高素质团队及研发平台,创新中心为宜宾吸引和培育更多新能源领域的专业人才,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在产业链协同方面,创新中心通过复合锂负极等核心材料的技术突破,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实现宜宾固态电池产业链的补链强链,完善宜宾新能源材料产业生态。
“虽然我们的项目目前还处于建设期,但我们已经依托清华大学的实验平台,制备复合锂负极样品,积极对外送样做评测,为实现自我造血作准备。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拓展外部合作空间,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与市场发展导向,争取各类竞争性科研项目,让创新中心能够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引领发展。”胡江奎介绍。
据了解,智能固态电池创新中心一期投入运行后,将于今年底启动二期3300平方米的理化实验室、分析检测中心及展厅建设。未来,创新中心将持续深耕复合锂负极研发及应用,努力突破行业关键技术,推动产品规模化应用,助力宜宾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同时,将建成集研发、检测、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引领区域产业升级,为宜宾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