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风建设年”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全市推进“两个着力”,打造“一区两带四基地”和建设“幸福资阳”工作大局,牢牢把握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这个核心,在组织实施科技重点项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积极为全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圆满完成了上半年工作目标任务,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上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狠抓科技项目争取工作,倾力助推企业发展
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在项目”和“充分开放、融入成渝,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 的总体要求,狠抓科技项目争取工作。今年我市共申报国、省科技项目2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22项。
针对国、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时间短,要求高的特点,年初我局就制订了项目申报预案,提早进入,超前谋划,共征集项目60余项,参照往年项目申报指南要求,对项目进行了初步筛选,确定了重点,对申报类别进行了分类,做到心中有数,随时可以申报。加强对企业项目包装的指导力度,通过组织专人到企业辅导和请企业到我局集中培训的方式,提高了项目申报的质量。
上半年,我局已向省科技厅高新处预报南车资阳机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高新项目一项。我市四川禾邦阳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六户企业获2011年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补助资金项目立项支持,其中,四川禾邦阳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获得贷款担保项目立项,其余五家企业获得贷款贴息项目立项。这些项目的立项,争取到省科技经费支持,将有力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积极性,加强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
(二)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推动经济发展转型
上半年,我局加大了到企业调研、宣传的力度,向企业宣讲国、省、市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奖励政策等,使企业增强了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争创高新、创新型企业,增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意识。上半年,我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户,创新型企业7户,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8户,创新型企业达37户,企业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19家,全市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今年2月的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我市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四川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通世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简阳市畜牧食品局、四川珍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分别研发的“V280/285船用柴油机簇研制、高性能中型载重全钢子午线轮胎、从蚕沙中连续逆流提取叶绿素新工艺技术、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金刚藤软胶囊”5项科技成果喜获2010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获奖,获奖成果涉及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社会科学等领域。这些成果的转化将有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开展金融支持企业情况调查摸底,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为加大对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力度,促进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良好快速发展,资阳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与中国银行业管理委员会资阳监管分局对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为我市53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调查内容涉及各调查对象的行业类型、经营范围、年产值、有效专利数、在研新产品名称、注册资金、资产总额、负债总额、2011年度资金需求、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等方面。向银行推荐 53户。通过此次调查,对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提供了比较详细的基础资料。
(四)积极实施“借脑引智”工程,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
1.围绕支柱产业,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认真做好牵线搭桥服务工作,重点在车产业、食品产业方面与区域内知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共同研究开发产业化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与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对接,积极为企业融资,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及技术瓶颈问题。
2.搞好创新联盟建设,实施借脑引智工程。实施“校(院)市(企)合作”,切实加强产学研联盟,引进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营造有利于创新成果应用和产业化推广的良好氛围。我局加强了与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四川大学、省农科院、四川理工学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针对特色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开展了联合研究开发。
3.积极发挥科技顾问团的智囊和参谋作用。顾问团专家紧紧围绕资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组织考察活动,召开专题研讨会,开展技术服务等,积极为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言献策。
4.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实施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资阳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为目标,制定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参加了全国、全省的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有三个企业初选合格进入了复赛,其中简阳大哥大公司进入了决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促进了科技开发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完成了科技特派员资料汇编,评选了3名优秀特派员进行了表彰奖励,召开了工作经验交流会。我市共有4个先进集体和8名先进个人受到省科技厅和人事厅的表彰,有1名先进个人受到科技部的表彰。
5.积极筹备参加第十二届西博会,成立了领导小组,落实承办科(室),分解各项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
1.认真组织编写《农村适用技术手册》科普资料。由市政府安排,市科技知识产权局牵头,组织省市农业、科技等相关部门的专家,经过半年多时间,编写了《农村适用技术手册》6本,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果蔬栽培技术、畜禽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山羊养殖技术、绿色柠檬栽培技术等易于掌握和应用的农村适用技术知识,印制4万余册,免费发放给种植、养殖、水产业的广大农户。
2.农业科技园区工作稳步发展。雁江、简阳、安岳3个县(市、区)通过申报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农业科技园区,同时申报了科技园区集成项目3个,通过论证考察,其中简阳、安岳2个项目各得到省科技厅100万元重点支持。自雁江区、简阳市、安岳县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被省科技厅正式批准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以来,各科技园区立足产业特色,围绕主导产业,以龙头企业建基地或社企合作建基地等模式,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通过多种模式的合作,加快产业基地的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不断提高加工水平和生产效益,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强力支撑新农村示范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3.加大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实施力度。我市按照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的合作模式,集成科技与产业资源,选择带动作用强、影响力度大的龙头企业,作为科技富民强县重点项目实施主体,组织实施了“猪羊健康养殖及深加工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柠檬标准化种植及综合开发技术研究”、“乐至黑山羊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大耳羊产业化技术集成推广应用”、“生猪规模化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重点项目。到目前为止,我市四个县(市、区)都先后实施了省级富民强县项目,雁江、简阳、安岳已通过了省上验收,雁江区实施的“生猪规模化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目前进展良好,已通过了省科技厅与财政厅进行的中期监理和绩效考核检查。通过申报,该项目今年已正式批准为国家级富民强县项目,将得到100多万元的经费支持。
4.积极实施节水农业技术示范推广。今年全市示范推广“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面积达到20多万亩,仅雁江区推广面积就接近全区总水稻面积的60%,居全省第一。
(六)深入实施资阳市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
重点实施五大工程: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农业科技园区推进工程、丘区农民双技能培训工程,共组织实施重点项目57项。其中雁江区9项,简阳市19项,安岳县17项,乐至县12项。其中由简阳大哥大牧业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南方现代山羊生产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已列入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将得到1000万元的支持;《山羊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已列入省科技厅“十二五”统筹城乡发展重大项目,将得到600万元的支持。
(七)开展2009—2010年度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
根据省科技厅《关于开展我省2009—2010年度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的通知》(川科农〔2011〕15号)精神,我市认真组织四个县(市、区)积极开展考核工作,通过资阳市2009—2010年度科技进步考核专家组评审,乐至县、简阳市、安岳县通过了2009-2010年度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其中乐至县被推荐为2009-2010年度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已报省科技厅复核,并报上报国家科技部批准。
(八)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 专利申请再上新台阶
对全市 “十一五”期间知识产权(专利)工作进行了总结,制定了知识产权(专利)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制定实施方案、加强部门协调,组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相关工作。帮助企业开展专利维权工作,特别是荣武机具厂生产的玉米脱粒机专利产品,被重庆某企业进行侵权生产并销售,我局会同省知识产权局进行调处。省知识产权局局作出了“责令被请求人南充顺庆区农机经营部立即停止侵权行为”的处理意见,有力地保护了专利权入的合法利益。组织开展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出动执法人员32(人次),开展知识产权联合执法检查2次,举办知识产权培训2期,培训130多人。开展集中宣传咨询活动2次,发放知识产权宣传资料1800份。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对资阳机车公司第四批全国知识产权试点企业,资阳机车工业园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四川荣武机械厂等7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试点企业进行协调服务。1—6月,全市专利申请量达182件,专利授权量达209件,比去年同期增长50%以上。
(九)加强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全市科普工作以三月科普宣传月及五月科技活动周为重点,积极开展以科普进校园、科技下乡、科普上街、科普进社区、科技讲座等为主要形式的一系列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据统计,全市共发放各类技术资料81.2万余份,赠送各类科普书籍11.3万册(本),悬挂科普宣传标语878幅,科普挂图3127幅,展出科技展板1256块,出动宣传车辆428车次,接受群众咨询42.14万余人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491场次,培训人员达17.86万余人次,办橱窗650期,通过网络发科普信息977条,为群众义诊达36700人次,发放计生药具45430余盒(套),赠送药品、用具及奖品价值17.1万元。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村先进适用技术的需求,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增收致富能力,增强了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积极筹备第一次“厅市合作”会商
认真筹备即将举行的“澳门皇冠线上资阳市人民政府第一次厅市工作会商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通过到兄弟市学习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目前已经完成会议议程的准备,展板资料收集,制作展板样板33个,联络参加企业和大专院校工作正在进行中。
(十一)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打造廉洁高效机关
结合我市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及时印发制定了方案,成立了“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开设了机关作风建设年宣传专栏,我局每名干部职工撰写了作风建设心得体会。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使我局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有了普遍提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我市产业技术总体配置能力较低,粗放型经济增长特征明显,缺乏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能够产生重大带动作用的科技成果和项目不多。企业技术创新意识不高,创新投入少,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还有待进一步强化。
(二)科技投入和科技资源相对不足
多数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资源少,没有大专院校和较强的研发机构。
(三)科技创新活力不高
创新活力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严重缺乏,人才队伍结构也不尽合理;二是科技创新条件平台建设滞后,科技基础设施缺乏,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体系、澳门博彩在线网络不健全,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较弱。
(四)科技宣传力度不够
全民科技意识仍需加强,公众知晓面尚有一些差距,对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的宣传力度仍待加强。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针对我市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我局将围绕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这一主线,下半年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筹备第一次“厅市合作”会商
积极向省科技厅汇报,筹备开展“澳门博彩在线资阳市人民政府第一次厅市工作会商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通过这一平台提升科技工作整体水平。
(二)进一步抓好科技项目的争取跟踪落实
一是加强向省科技厅汇报,对已经申报的重点科技项目进行密切跟踪,争取得到省科技厅立项。二抓好已立项科技项目的实施,通过项目实施,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三是大力组织实施2012年国省科技项目申报工作。
(三)突出企业主体,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沟通,搞好相关政策的宣传,做好为企业服务工作。做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培训、申报认定工作,力争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5户以上,使全市总数达到20户以上,产值达到100亿以上。
(四)深化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科技要素有效对接
一是按照充分融入成都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我市企业与成都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积极构建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联盟,依托联盟这一平台广泛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开展联合申报科技项目。二是要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积极寻找新的突破口,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实现一至二个实质性合作项目。
(五)推进重点企业、产业知识产权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力度,扩大宣传效果和影响。二是加大专利保护力度,维护正常市场经济秩序。三是抓好专利试点、专利实施转化,促进经济发展。四是搞好专利申请服务工作,促进专利申请再上新台阶。
(六)全力做好第十二届西博会参展工作
积极组织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参加第十二届西博会,充分利用西博会“高新技术产业馆”这一平台展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的成就,实现市内外科技资源的有效对接。
![]() ![]() |
|
Copyright @ 版权所有:澳门皇冠线上 蜀ICP备20023911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4 | |
网站管理:澳门博彩在线 联系电话:(028)86723782 地址:成都市学道街39号 邮编:610016 | |
技术支撑: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 | |
![]()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496号 |